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2的文章

沒辦法原諒了

今天,金灶午餐前跟我聊到金花喜歡的男生不喜歡金花。我說:『你怎麼知道?你又不是他。』金灶:『因為他說他喜歡金花時的口氣就是不喜歡。』我說:『我覺得他應該有喜歡妹妹。』金灶:『他不喜歡。』我:『我想他應該是喜歡。』接著,金灶因為我一直不願意肯定他的判斷而生氣了。於是,我馬上道歉,因為我察覺到我一路上一直在否定他,也難怪他會生氣。然而,金灶的情緒越來越強烈,不但不願意跟我對話,沒辦法原諒我,更一直做出憤怒的動作發出挑釁的聲音。 於是,因為他不停地對我釋放他憤怒的情緒,我也生氣了。 我相當憤怒地告訴他,我沒辦法一直承受他這樣持續施加在我身上的惡意。每個人都有情緒,我可以協助他安撫自己的情緒,但不能,也不應該當他的出氣沙包。我相當愛他,但是如果他必須要經由這樣的相處模式才能體會他媽的愛,那我會毅然決然的選擇不要跟他在一起。因為他媽我也是人,也需要愛與尊重,不應該被貶抑與羞辱。 我說話時的語氣是相當激動,而且非常憤怒的。我知道孩子跟我不是在在對等的立場上,然而我一點都沒辦法平靜下來好好說,只能讓金灶也承受了我的憤怒,而且我完全無法確定他是不是知道他媽在說啥。 於是,他拒絕吃午餐。在媽媽企圖要抱他,安撫他時,他拒絕了。 這時,我才發現,這孩子,學會了重視自己的情緒,學會了捍衛自己的自尊,然而代價是他失去了一個珍貴的童年特質:不需要忘記就能做到的原諒。

金灶金花進入幼稚園後媽媽有感

當金灶跟金花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我才真正開始不斷地思考自己應該怎麼生活,怎麼在這社會中能怡然自處;更希望能好好地保護他們的自尊,讓他們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不須依靠任何外在的物質條件就能活的快樂。最原始的想法是:當我能自在自信地生活,他們也就能從家庭學到人皆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尊嚴,我們尊重每一個人,同樣的,我們也必須獲得尊重。 但這個社會卻不是這樣在運作的。一堆聲音讓我驚覺,孩子在他們眼中根本不是有感覺,需要被尊重的人?! 社會上的聲音是:孩子一定要去幼稚園。我今天想先說一下我對幼稚園的感想。三到五歲的孩子還小,他們的心理需求往往都被理所當然的放在第一順位,第一順位的犧牲與忽略。當一個五歲的孩子只是想自由自在的玩,只是想跟媽媽在一起獲得充分的安全感,就必須背負上「現在不去上幼稚園適應團體生活,以後就吃不了苦,也無法融入社會」的可怕罪名。教育部不是明文規定孩子在七歲前的生活就是每天快樂的遊戲嗎?想在家裡遊戲不行嗎?不想這麼快的學會「不要思考只要服從」,不行嗎?不想每天被規定幾點幾分的時候一定要這樣,幾點幾分的時候一定要那樣,不行嗎?到底是誰發明幼稚園?幼稚園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我以為幼稚園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不得不去工作的雙親,因為生活上的拮据,所以必須讓孩子進入公共托育機構,以求一家溫飽。這是社會的悲哀,是社會機制出現問題的徵兆,讓稚齡的孩子離開家庭,離開媽媽不應該是常態。然而,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即便家庭經濟狀況許可,如果孩子沒辦法在小小年紀就進入幼稚園,在教室內完成一天八小時完全被規定限制的活動,就注定他一輩子吃不了苦,一輩子適應不了團體生活?! 有沒有人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什麼是適應團體生活?我以為,在團體裡會尊重別人,能遵守合理的共同規範,就叫做能適應團體生活。當一個員工在公司上班,他能在合理規定下完成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跟別人,這應該就是一般人說的能適應團體生活了吧?!但這跟孩子拒絕去幼稚園一待八小時有什麼明顯而直接的關係嗎?如果硬要說,大概就是一個人要能在社會上生存就必須要學會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然而成人強迫自己工作,能夠獲得金錢層面上的滿足;稚齡孩子強迫自己去接受集中管理,能夠獲得什麼層面的滿足? 我還有一個更不食人間煙火的說法是:我不認為人應該為了錢而不斷的強迫自己在自己不喜歡的環境裡工作。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應該讓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

火車坐整天?

今天天氣相當不穩定,車子甫一開出停車場,迎接我們的是滂沱大雨。但是一進入國道,天氣又立刻轉晴,耀眼的太陽仿佛在笑那個剛剛不想出門的媽媽,說她真是太傻瓜。 我們選擇有停車場的汐止站搭乘火車出發,到瑞芳,再轉車至十分。 一路都是乘坐區間車,一路都是人,我好痛恨星期假日出門,好厭惡擠過來摸過去的比肩擦踵,但卻也因此看到金灶跟金花站了一整天的強壯。 帶著孩子,我們把重點擺在十分瀑布,其他地方都不考慮停留。 但最後,因為雨勢大於預期,我們沒有看到瀑布。 所以,早上11點多出門,晚上8點半回家,我們今天一整天就是在“站”火車而已啊。 但是,我卻半點都不失望,也全然沒有不開心。相反的,我覺得這次的出遊真是太美好了 ,如果其他不認識的路人可以通通消失的話 ,一抽離居家環境,只有父母跟孩子的旅行,讓我們的相處呈現出好優質的狀態啊。路人大不會一直看小說,媽媽我也不會一直沈迷網路,取而代之的是面對陌生環境而產生的對話,因為疲累而相互打氣的擁抱跟由衷讚美時的親吻。 原來,我出門不是想去看十分瀑布啊。 原來,出門就是目的。 不過,既然這次沒看到你,十分瀑布,我們下次見!

台北機廠

維基百科 臺北機廠(英語譯名:Taipei Railway Workshop;簡稱北廠)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機務處的單位之一,為臺鐵主要的車輛維修與改裝基地。原位於臺北市市民大道五段,預定2012年10月起由位於桃園縣楊梅市的富岡新址取代。 上段文字截取自網路上的維基百科,點進連結可以閱讀全文。我們參觀那天剛好遇雨,又沒有帶雨具,跟不太上導覽員的腳步,也無法在戶外做太久的逗留。更誇張的是,我的相機在使用不到30分鐘後竟宣告沒電,自動關機。所以,這次的出遊只留下這幾張照片,相當可惜。 雖然我不是鐵道迷,然而對於這一大片園區要被拆除,也覺得可惜。是說,台北土地寸土寸金,這金光閃閃的一大筆錢,應該是誰的?能不拆嗎?唉~

2012豆莢寶寶音樂會

重點整理: 我們這次在新舞台看的是有折扣的錄影場,所以觀眾席上的燈光沒有全部關閉,雖然這樣比較看不清楚舞台上的細節,但我個人覺得無妨。 在新舞台看戲要搭乘手扶梯上樓進場,因為人多,下樓時相當危險,在手扶梯出口處的擁塞差點讓我心臟病發。我真的搞不清楚,為什麼新舞台的工作人員要站在手扶梯的出口處發票根?一離開手扶梯就要馬上離開,這不是基本常識嗎?總之,下次要記得,在新舞台看戲時,中場休息不要帶孩子下樓,會後散場也不要太快離開,安全重要啊。 從沒去過新舞台的金媽媽是麻煩教學中心的美麗姐姐幫忙購票,我們這次的位置是15排中間位置,靠走道。聽完音樂會之後,不得不由衷地說出一句:選得真好!整個表演空間當清楚的在我們正前方呈現,距離非常恰當,演員表情清楚。我個人認為這是比第一排還要好的選擇! 這次的音樂會相當寓教於樂,五歲的金灶和三歲的金花非常喜歡。 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 所舉辦的豆莢寶寶音樂會真的越來越精緻,也越來越好看,看完這次,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豆莢寶寶,我們明年再會!

2012台北藝術大學

這是位於台北藝術大學校區內的寶萊納餐廳,在餐廳消費可抵校區停車費用。我們進入校區之後從後門進入,所以不知道它的正門是長個啥子樣。天氣太熱,光從路邊停車格走進餐廳,就讓大家熱到直呼飽,完全沒有食慾可言,只求能儘快坐在涼爽的地方休息一下就好。  我們點了兩份商業午餐,包含麵包、生菜沙拉、濃湯、主餐、飲料,一份是480外加10%服務費,這樣的價位能在校區內屹立不搖真是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看來這邊的客群範圍相當廣泛,不是只賣窮學生的啊。雖說不餓,孩子們看到開胃麵包卻相當高興地吃了起來,一上菜也是一陣狼吞虎嚥,等到我回神想拿相機出來時,桌上已是杯盤狼藉啊。 用餐完畢,我們前往教室參加教育推廣中心為孩子舉辦的課程。 圖上是金花作品,圖下是金灶作品。盤子上的兩塊點心是蠟,請注意,他們不是蠟燭,只是蠟塊,所以在我眼中,他們真的太不實用又佔空間,拍照存檔之後就被我丟了。看來,我太不浪漫,所以培養不出吳季剛啊。 課程結束後,時間約莫下午五點,太陽威力減弱許多,孩子們在校園內東奔西跑,吹起泡泡。金花:媽媽,那車子為什麼放那樣?我:......因為那車子壞掉了,沒辦法修理,所以就拿來當作大型藝術作品......啊,你要不要吹一顆大泡泡給媽媽看看?(馬上轉移話題)金花:好吧。 看來,我扼殺了金花對藝術作品的好奇啊......唉...... 以下轉貼自維基百科: 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是一種興起於 1970年代 的西方 當代藝術 類型。裝置藝術混合了各種媒材,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發自內心深處的和/或概念性的經驗。裝置藝術家經常會直接使用展覽場的空間。許多人追溯裝置藝術的根源到較早期的如 杜尚 這些藝術家,他們使用 現成 的物件而非傳統上要求手工技巧的 雕塑 來創作。由於裝置藝術擁有 1960年代 觀念藝術 的根源,在大多數的裝置藝術中,藝術家的強烈張力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這個特色讓裝置藝術與傳統雕塑的距離又更遠了些,因為後者是著重於 形式 。 裝置藝術使用的媒材包含了自然材料到 新媒體 ,比如 錄影 、 聲音 、 表演 、 電腦 以及 網路 。 有些裝置藝術屬於 場域特定藝術 (Site specific art),它們只能存在於它們被創作出來的那個空間中。在紐約的 新當代藝術博物館 就經常展出這樣的作品

2012夏,澎湖

和幾個大學同學一起相約到美麗的澎湖,孩子們玩沙玩水玩在一起,我們也像回到學生時代那樣的談天說地。這樣的機會好難得,我好感謝也好珍惜。

澎湖 重型帆船體驗

 登船, 海洋協奏曲 ! 甫一上船,大家都好興奮,只有一個人苦著臉緊挨著他爸不肯離開,那就是連坐八里到淡水的交通船都會因為暈眩而嘔吐的金少爺啊......  金花妹妹相當開心的和船長合照,接著就一屁股黏在那位置上,怎樣都不肯離開了。  金灶因為會暈船,所以哭著坐上小艇到岸上稍作休息。原本說頭暈眩到一個不行的金灶,一踩到沙灘,整個人又是一尾活龍了他。  金花在船上玩了一下午,媽媽沒陪在身邊,爸爸自顧自的跳水游泳去了,所以她這一個下午在船上的活動成謎,無人知曉啊。  金灶一回到船上,讓我幫他換好衣服之後又緊挨著爸爸,深怕自己又會開始不舒服,船上的汽水跟pizza他一口也吃不下,最後因體力不支而倒地。 因為要照顧金灶,所以我的結論是:這行程不太適合小小孩以及會暈車暈船的人。如果是幾個愛玩水的朋友一起出航,應該會是相當有趣的經驗。

外澳 海灘趴浪

  天氣相當炎熱,我們大約是中午時抵達外澳,那時的陽光相當強烈。我的感覺是,連坐在車裡,被陽光照到的皮膚都有種刺痛的感覺。 本來想先去蘭陽博物館裡吹吹冷氣,避避艷陽,沒想到,千千萬萬沒想到:我們竟然找不到停車位!真是太誇張了,星期五的中午,要去一下博物館,竟然沒有車位可以停!是怎樣,大家都熱到吃不下飯嗎?!只想跟我搶冷氣吹這樣嗎?! 於是,我們繼續前進,把車子停放在伯朗咖啡外澳店的戶外停車場,準備進去一邊吃午餐一邊等太陽的氣焰弱一些,在去海邊玩水。 說到這,我真的不懂,(當天中午被熱到一個不行,所以牢騷鬼上身!)為什麼有這麼多遊覽人次的景點,明明就知道天氣熱的時候熱死人,冷的時候冷颼颼,停車場卻只有蓋戶外露天的?就不能蓋一下地下室或有屋頂的嗎? 若說伯朗咖啡館佔地太小沒辦法蓋,那蘭陽博物館沒有個地下停車場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有知道原因的人,可以出面跟我這不懂事的宅媽說一下嗎,我覺得我連坐在車裡都快中暑了啊,從遙遠的停車格走到建築物的那一段路真是差一點殺死我! 天氣真的很熱,兩個孩子一口午餐都不想吃,眼裡看的,心中想的,全都是馬上衝到外面,跳進海裡,好好的玩他們的水槍。當然,他媽光是看到湛藍的天空,那麼晴朗,耀眼的金烏,那麼囂張,就一點兒也不想離開有沁涼飲料和過期雜誌的冷氣房啊。 好不容易拖到下午兩點,天氣還是熱得要命,無奈媽媽的藉口已經用罄,耐心也快被磨光,只好拿出防曬噴霧,幫大家都好好的噴上一噴,帶好帽子,走吧,我們走向陽光吧! 沙灘上有許多租借沖浪板的店家,我們選擇了藍洋,孩子玩的趴板一塊200,有教練指導,不限時間。路人大租借的沖浪板一塊500,有教練指導,也是沒有時間限制。 金灶玩得相當高興,幾乎一整個下午的時間都在玩那塊板子,雖然一開始的時候被教練帶到太深的地方,在水中翻了跟斗,嗆了鼻子,大哭了好一會兒,卻依舊不減他的玩性,後來就自己在淺水灘中自得其樂地玩了起來。至於金花,則是一直粘著媽媽,要媽媽幫她推拉板子,要媽媽顧著她,媽媽媽媽的。 就這樣,歡樂的時光過得總是特別快,一下子,太陽就不那麼耀眼,一下子,天空竟然傳來陣陣雷聲。低頭看一下手錶,指針竟然已經指著阿拉伯數字六。招呼孩子們,說著我們要離開準備回家了,金花竟然哭了,一邊哭一邊說她還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