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06的文章

很難搞耶...

現在的週數是31周,兩個星期就要去醫院報到一次。 這個星期一去產檢,是第七次了。也就是,醫生叮嚀我不要吃太多的次數已經重複累積到了六次。 這一次,他終於明白的說了:「你體重增加了這麼多,但是小孩子沒有大很多耶。還有幾個月才生產...最多增加到12公斤就好了,你已經增加了18公斤了...你不要再吃太多飯、麵、麵包那些澱粉了。吃精緻一點呀,(當他這樣說的時候,我腦海裡竟然浮現了精緻的蛋糕...),多吃魚肉、青菜呀(原來他所謂的精緻是這樣呀...)。知道嗎?」這個時候,我除了低著頭羞愧的說:「好好,我知道了。」也不能再多說些什麼,畢竟,小孩的大小跟我體重計上顯示的重量有落差是鐵錚錚的事實呀。我真的感到羞愧,我竟然是個自肥的媽媽。接著,醫師無奈的說:「多喝水吧,你水喝多一點。」然後就把我趕出問診室了... 我每一次產檢,就是去聽一下小孩的心跳,去看看他在我肚子裡躺得舒不舒服,然後再量一量小孩的頭圍或大腿長度,最後,就是被醫生說不要再這樣胖下去了... 我不會買肉,也討厭肉販的味道。我不會買魚,也不知道除了超市之外有哪裏在賣魚。自從嫁給大先生之後,除了煮媽媽給我的牛肉片、牛排跟冷凍魚之外,我幾乎不碰肉類的生鮮食材。我想,結婚後這一年應該是我這一生到目前為止吃肉吃的最少的一年吧。現在,醫生要我多吃肉跟菜,還真是有點難度呀...這時候就會覺得媽媽真是厲害,每次都會煮肉給我們吃...比較起來,我還真是不及格呀...難怪Judy會說:「我真納悶為什麼你老公要娶妳...」 啊啊啊...真難搞,乾脆不要吃算了...反正我身體都累積這麼多脂肪了,小孩應該不致於營養不良吧...怎麼樣...老娘不吃了...這樣你高興了吧... 今天的結論是:懷孕真難搞。

從線上遊戲討論板的筆戰開始

熱衷於線上遊戲的批輪先生每天除了玩遊戲,就是關心時事。但他關心的時事不是新聞台裡的新聞,而是線上遊戲討論板裡關於虛擬世界的種種消息。幾天前,線上遊戲討論板裡,玩家們沸沸洋洋的討論著某些玩家的某種行徑是不是該被嚴厲的譴責。一時之間,正反意見紛紛出籠,文章一篇篇說的慷慨激昂,大先生看了之後熱血沸騰,忍不住跟我說了幾句。 他認為,遊戲不過是個遊戲,一個人花了兩三百塊新台幣買玩這款遊戲的權利,只要沒有違法,他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因為看到別人的玩法跟自己不同而感到氣憤是件相當不必要的事情。總之,遊戲的玩法有很多種,裡面沒有是非對錯的問題,所以面紅耳赤的再討論區裡大罵別人不應該實在是有點無聊,但也有一種可能性是他們把這樣的情緒發洩當成是一種娛樂… 很簡單的說,就是不管一個人做什麼,只要他沒有違法,他就沒有問題。就算你氣得直跳腳,說他沒道德、大爛人、不應該,問題也在於你。他沒犯法,你幹麻這麼生氣?我突然,覺得,我的大批輪是不是企圖在跟我討論道德哲學的問題…他是不是在質疑道德標準的存在?! 道德…道德標準呀…我以為,我們會很直覺的認為一件事情是對或錯的,大部分是因為習慣。當一個人習慣了某種生活型態,別人異軍突起的行為總是會被他認為是錯的,是不應該的。他的道德標準就是自己的習慣而已。當我習慣組隊打怪時輪流撿寶,有人卻用搶的就會讓我覺得他很沒家教,真不應該。但說穿了,他不過是沒有照我的習慣玩遊戲而已。搶寶物的人並沒有做錯什麼事情,他沒有違反任何一條遊戲規則,也不會因為這樣被GM停權,所以,我有權力說他不應該這樣做嗎? 我突然覺得,道德這冠冕堂皇的名詞好像不過是一些人的習慣而已。一堆人聚在一起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出現一些共識,就像是小圈圈裡的不成文規定一樣,而這些規定,就被冠上道德的稱號,不遵守就是不應該,就是道德淪喪。就像當大家都覺得一個女生只能跟一個男生交往時,有兩個或以上的男友的女生就會被說是淫蕩、不應該。但是仔細想想,他不應該在哪裡?不應該在行為跟大家的想法不一致嗎?這個時候會覺得說人家有沒有道德真的不需要講道理,畢竟大多數的習慣是沒有道理可言的。所以,所謂的道德淪喪就是習慣跟大家不一樣吧…是嗎? 事業做大一點的,像國家,就可以印製『公民與道德』的書本或手冊,強迫裡面的成員們個個都必須拜讀,灌輸他們“必須跟別人一樣”的觀念。大家都一樣就不會有衝突,大家都一樣就不會有意外,大家一起篤信著

國小就是只營業到下午四點的安親班

我真的覺得是這樣,家長不要推卸自己的責任,什麼都怪到別人頭上,安親班就只是幫你看小孩而已,自己的小孩自己教吧!沒有這種覺悟,就別生吧! 剛剛在社區網站上看到一個學生家長寫的文章,那篇文章的大意是:大部分的國小老師不願意利用自己的下班時間照顧班級上弱勢的學生。一個班級裡,處在邊緣的小孩頂多不過三、五個,老師卻不懂什麼叫做「拉拔」、「因材施教」、「服務」(這位家長還特別把「拉拔」、「因材施教」、「服務」放在括符裡,讓我光看到這幾個字就一肚子火!),所以學生心中充滿恨,長大之後只會欺負弱小、魚肉鄉民。現在網路發達,學生大可由遠距離教學獲得知識。所以,如果一個老師只會教授書本上的知識,不知道什麼叫做「服務」的話,那他就應該被「淘汰」。 看完他的狗屁不通,我心裡實在是不爽到了極點,怎麼會有人腦殘到這種程度!?如果手一定要指著別人的鼻子,在吐不出象牙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先好好的想一想,別人(國小老師)應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有什麼義務?身為家長的你又享有什麼責任跟義務? 國小教育應該提供些什麼?我以為,國小學生到學校就是去學認字、加減乘除跟打發時間而以。我們英明的政府爲了讓文盲消失,順便讓父母親可以出門工作拼經濟,所以強制規定所有的小孩到了一定歲數之後就要統一集中管理:一起學習認字、簡單算數,至於學會了現實社會裡的弱肉強食、優劣勝敗、跋扈特權,就是集中管理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了。而集中管理時間剛剛好等同於父母親上工時間─八小時,如此一來,國家經濟繁榮,人民素質也提高了。 國小教育就是基礎知識的教育,不然應該是什麼?在國語課裡學會寫字、認字,然後不斷的熟悉這些文字,使用這些文字;在數學課裡學會加減乘除的使用方式,讓生活更便利,也打下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剩下的課程,就是生活須知、生活小常識跟促進健康的活動了。國小老師們,就是利用這集中管理時間讓學生認識文字、學會簡單算式、知道一些生活常識的人呀,不然他們應該是什麼? 我想不透,家長怎麼會愚蠢到以為國小老師必須要無償的提供這種「服務」:每天提早四十分鐘到一小時上班,站在馬路中保護著你的孩子過馬路;下班之後,還要到路口去護送你的孩子回家? 我想不透,當自己的孩子惰性堅強,不願意面對辛苦時,家長怎麼會愚蠢到以為國小老師必須要無償的在課餘時間去陪伴他的孩子,「拉拔」他,讓他可以因此跟上其他人的進度?每一個人都知道學習寫字算數並不比看電視打電玩快樂,每

華山文化園區

差事劇團 的 敗金歌劇 時間:2006年12月1-3、6-9日共七場,每晚 7:30 準時開始 地點:台北市華山文化園區中四館 票價:400元 這一次,我的焦點當然是擺在文化園區。聽說它以前可是酒廠... 對於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這位被受讚譽的德國詩人劇作家,我想現在的我大概沒辦法多說什麼。

安產守

話說姐姐跑去東京玩,由於時間緊湊所以沒吃到懷石料理,卻還是替我帶回了安產守。我只說了:「阿你怎麼帶這個回來呀,阿這個我生完之後這要怎麼處理?」後來覺得自己相當不應該。畢竟,這可是口口聲聲說要去日本吃懷石料理的姐姐在沒辦法吃到懷石料理的倉卒行程中刻意帶回來的祝福呀。這樣說來,一向是謙謙有禮的我,對於自己的家人還真是殘酷呀。要檢討,要檢討。 由於真的看不懂說明書,所以我決定把裡面的米拿出來吃掉,然後就把外面的袋子丟了。姐姐呀,你帶回來的祝福會留在我的肚子裡跟心裡,至於信封袋,以後你就別再追究了喔。 剛剛在網路上遇到了建哥哥,精通日文的他說米要生產前十天才能煮來吃。所以,就等到那時候在來吃吧...

神鼓優人

剛剛打了一篇心得感想,結果竟然被惡整,就在點選發佈之後跟我說什麼:「抱歉,我們無法達成您的需求。」然後就給我全部消失不見,氣死我也。Blogger應該要賠償我的時間跟精神損失,媽的,現在真的是超不爽的。 總之,我想說的是,山上的劇場相當有看頭,打鼓真的是適合在山上打。如果一樣的表演出現在表演廳,我要提醒自己,不要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