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2的文章

金灶金花進入幼稚園後媽媽有感

當金灶跟金花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我才真正開始不斷地思考自己應該怎麼生活,怎麼在這社會中能怡然自處;更希望能好好地保護他們的自尊,讓他們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不須依靠任何外在的物質條件就能活的快樂。最原始的想法是:當我能自在自信地生活,他們也就能從家庭學到人皆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尊嚴,我們尊重每一個人,同樣的,我們也必須獲得尊重。 但這個社會卻不是這樣在運作的。一堆聲音讓我驚覺,孩子在他們眼中根本不是有感覺,需要被尊重的人?! 社會上的聲音是:孩子一定要去幼稚園。我今天想先說一下我對幼稚園的感想。三到五歲的孩子還小,他們的心理需求往往都被理所當然的放在第一順位,第一順位的犧牲與忽略。當一個五歲的孩子只是想自由自在的玩,只是想跟媽媽在一起獲得充分的安全感,就必須背負上「現在不去上幼稚園適應團體生活,以後就吃不了苦,也無法融入社會」的可怕罪名。教育部不是明文規定孩子在七歲前的生活就是每天快樂的遊戲嗎?想在家裡遊戲不行嗎?不想這麼快的學會「不要思考只要服從」,不行嗎?不想每天被規定幾點幾分的時候一定要這樣,幾點幾分的時候一定要那樣,不行嗎?到底是誰發明幼稚園?幼稚園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我以為幼稚園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不得不去工作的雙親,因為生活上的拮据,所以必須讓孩子進入公共托育機構,以求一家溫飽。這是社會的悲哀,是社會機制出現問題的徵兆,讓稚齡的孩子離開家庭,離開媽媽不應該是常態。然而,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即便家庭經濟狀況許可,如果孩子沒辦法在小小年紀就進入幼稚園,在教室內完成一天八小時完全被規定限制的活動,就注定他一輩子吃不了苦,一輩子適應不了團體生活?! 有沒有人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什麼是適應團體生活?我以為,在團體裡會尊重別人,能遵守合理的共同規範,就叫做能適應團體生活。當一個員工在公司上班,他能在合理規定下完成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跟別人,這應該就是一般人說的能適應團體生活了吧?!但這跟孩子拒絕去幼稚園一待八小時有什麼明顯而直接的關係嗎?如果硬要說,大概就是一個人要能在社會上生存就必須要學會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然而成人強迫自己工作,能夠獲得金錢層面上的滿足;稚齡孩子強迫自己去接受集中管理,能夠獲得什麼層面的滿足? 我還有一個更不食人間煙火的說法是:我不認為人應該為了錢而不斷的強迫自己在自己不喜歡的環境裡工作。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應該讓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